芫荽
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,河南及中国大部地区都有种植。
芫荽
(品种、栽培、照顾、功效) |
|
![]() |
外文名:Cilantro
拉丁学名:Coriandrum sativum L
界:植物界
纲:双子叶植物纲
目:伞形目
亚科:芹亚科
属:芫荽属
物种引入:西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国
性味:辛、温
中文学名:芫荽
别称:香菜
门:被子植物门
亚纲:原始花被亚纲
科:伞形科
族:芫荽族
分布区域: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、现大部地区都有种植
花果期:4-11月
芫荽的学名是Coriandrum sativum L.,属于伞形科芫荽属,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别名有香菜、胡荽、香荽等,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,西汉时张骞带回中国,现在全国都有栽培。形态特征方面,根纺锤形,茎直立,多分枝,叶片羽状全裂,伞形花序,花白色或淡紫色,果实圆球形,花果期4-11月。
分类与形态特征
1. 分类地位
芫荽为伞形科(Apiaceae)芫荽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学名Coriandrum sativum L.,别称香菜、胡荽、香荽、盐荽等。
2. 形态特征
• 植株:株高20100厘米,茎直立圆柱形,多分枝,表面光滑具条纹;根系纺锤形,支根纤细。
• 叶片:基生叶具长柄,12回羽状全裂,裂片广卵形或扇形,边缘具钝锯齿或深裂;茎生叶3回至多回羽状分裂,末回裂片线形,长510毫米。
• 花序与花果: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白色或淡紫色,花瓣倒卵形,顶端内凹;果实圆球形,直径35毫米,表面主棱明显,花果期411月。
起源与分布
1. 起源与传播
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,中国西汉时期(公元前1世纪)经张骞出使西域引入,现广泛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西南等地区。
2. 生长习性
• 气候:喜冷凉气候,耐寒性强(可耐1℃至2℃),适温1720℃,30℃以上生长停滞。
• 土壤:适应性强,以排水良好、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为佳,忌水涝及酸性土壤。
药用与营养价值
1. 药用功效
• 传统应用:全草及果实入药,性辛温,归肺、胃经,具发表透疹、健胃消食、解毒止痛之效,主治麻疹不透、感冒无汗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• 现代研究:含挥发油(正葵醛、芳樟醇等)、维生素C(含量达27 mg/100g)、胡萝卜素(比番茄高10倍)及矿物质(钙、铁、镁等),具抗氧化、抗炎、促进胃肠蠕动作用。
2. 食用价值
• 调味:茎叶芳香浓郁,可祛除肉类腥膻,广泛用于凉拌菜、汤品及面食提味。
• 营养:每100克含热量23千卡,蛋白质2.1克,膳食纤维2.8克,维生素C满足成人日需量的30%。
栽培与繁殖
1. 品种分类
品种 | 原产地 | 特点 |
山东大叶 | 山东 | 叶大,色浓 |
北京香菜 | 北京市郊区地方 | 叶柄细长,较耐寒耐旱 |
原阳秋香菜 | 原阳 | 植株高大 |
白花香菜(青梗香菜) | 上海市郊 | 晚熟,耐寒、喜肥 |
紫花香菜(紫梗香菜) | - | 植株矮小 |
• 大叶品种:植株高大,叶片宽,产量高但香味较淡。
• 小叶品种:耐寒性强,香味浓郁,适宜保护地栽培。
2. 栽培技术
品种选择
芫荽有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。大叶品种植株高,叶片大,缺刻少而浅,香味淡,产量较高;小叶品种植株较矮,叶片小,缺刻深,香味浓,耐寒,适应性强,但产量稍低,一般栽培多选小叶品种。
露地栽培
芫荽春、秋、冬季皆可露地栽培。苗期不宜浇水太多。待苗长至10厘米时,植株生长旺盛,应勤浇水,保持土壤表层湿润。浇水的同时追施速效氮肥1至2次。注意中耕和适当间苗,间苗时拔除杂草。夏季需适当遮阴,并防暴雨冲刷,雨后及时排水,保证出苗整齐。
大棚栽培
一般9至10月直播,入冬前灌一次冻水,以利幼苗越冬。1月扣棚,1至2月无需通风透气。当幼苗返青时,进行中耕、松土、除草。待苗高10厘米时,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,温棚保持在15℃至25℃。每亩每次用硫酸铵15公斤左右,追施1至2次,可提前收获。
土地施肥
一般情况下,种植香菜(芫荽)应该选择土壤疏松、富含有机质、排灌方便的地块,前茬作物收获后,及时翻土,深15-20厘米,让其风化晒垡2周以上,然后每亩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-5000公斤、复合肥10-15公斤作基肥,耕耙后做成畦面宽140-150厘米、高20-25厘米,长按地块长度而定,沟宽30-40厘米,兼作人行道。
畦面要求土壤细碎、疏松、平整。若采用条播还应在畦面按行距8―10厘米开宽4-5厘米、深约2厘米播种条沟,准备播种。
3. 病虫害防治
• 病害:枯萎病用多菌灵防治,锈病喷洒石硫合剂。
• 虫害:蚜虫、粉虱可选用氧化乐果或生物防治。
文化历史与禁忌
1. 文化象征
• 古希腊罗马称其为“莞婆子”,用于祭祀与香料;中国《齐民要术》记载其种植技术,《本草纲目》誉其“内通心脾,外达四肢”。
• 民间传说:石勒讳“胡”,改称“香荽”,寓意吉祥。
2. 禁忌人群
• 热毒壅盛者、麻疹已透者、胃溃疡患者及气虚体弱者忌食。
扩展说明
1. 生态警示
在北美等引种地区,因适应性强可能成为入侵物种,需控制栽培范围。
2. 全球应用
印度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将其作为核心香料,用于咖喱、汤品及酱料调制。
(以上内容综合植物学文献、药典研究及栽培指南,数据截至2025年4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