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節氣

二十四節氣,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節令。二十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,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間體繫,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繫統。二十四節氣蘊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歷史積澱,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内容目录
[展开]

1

春季
   Spring
立春 Spring begins
   2月3-5日
雨水 The rains
   2月18-20日
驚蟄 Insects awaken
   3月5-7日
春分 Vernal Equinox
   3月20-22日
清明 Clear and bright
   4月4-6日
谷雨 Grain rain
   4月19-21日
夏季
   Summer
立夏 Summer begins
   5月5-7日
小滿 Grain buds
   5月20-22日
芒種 Grain in ear
   6月5-7日
夏至 Summer solstice
   6月21-22日
小暑 Slight heat
   7月6-8日
大暑 Great heat
   7月22-24日
秋季
   Autumn
立秋 Autumn begins
   8月7-9日
處暑 Stopping the heat
   8月22-24日
白露 White dews
   9月7-9日
秋分 Autumn equinox
   9月22-24日
寒露 Cold dews
   10月8-9日
霜降 Hoar-frost falls
   10月23-24日
冬季
   Winter
立冬 Winter begins
   11月7-8日
小雪 Light snow
   11月22-23日
大雪 Heavy snow
   12月6-8日
冬至 Winter solstice
   12月21-23日
小寒 Slight cold
   1月5-7日
大寒 Great cold
   1月20-21日
二十四節氣歌
   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   每月兩節不變更,最多相差一兩天。上半年來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
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?

二十四節氣即:立春、 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
1、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八個節氣是反映季節的,小暑、大暑、處暑、小寒、大寒五個節氣是象徵溫度變化的,雨水、谷雨、白露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、大雪七個節氣是反映降水現象的,驚蟄、清明兩個節氣是反映物候現象的,小滿、芒種兩個節氣是反應農事活動的。

2、每個月有兩個節氣,月首叫“節”,月中叫“氣”,“節”有立春、驚蟄、清明、立夏、芒種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、小寒,“氣”有雨水、春分、谷雨、小滿、夏至、大暑、處暑、秋分、霜降、小雪、冬至、大寒,“節” 和“氣”交替出現,各歷時15天。

3、立春、 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六個節氣為春季節氣,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六個節氣為夏季節氣,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六個節氣為秋季節氣,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六個節氣為冬季節氣。

二十四節氣的由來

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,是以這一帶的氣候、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。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。到戰國後期成書的《呂氏春秋》“十二月紀”中,就有了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。到秦漢年間,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。公元前104年,由鄧平等製定的《太初歷》,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,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。

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含義

1、春季節氣:立春,日期是公歷2月3-5日,含義是春季開始;雨水,日期是公歷2月18-20日,含義是降雨開始,雨量漸增;驚蟄,日期是公歷3月5-7日,含義是春雷乍動,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;春分,日期是公歷3月20-22日,含義是晝夜平分;清明,日期是公歷4月4-6日,含義是天氣晴朗,草木繁茂;谷雨,日期是公歷4月19-21日,含義是雨水滋潤大地,五谷得以生長。

2、夏季節氣:立夏,日期是公歷5月5-7日,含義是夏季開始,萬物生長旺盛;小滿,日期是公歷5月20-27日,含義是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;芒種,日期是公歷6月5-7日,含義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;夏至,日期是公歷6月21-22日,含義是炎熱的夏天來臨;小暑,日期是公歷7月6-8日,含義是氣候開始炎熱;大暑,日期是公歷7月22-24日,含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。

3、秋季節氣:立秋,日期是公歷8月7-9日,含義是秋季開始,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;處暑,日期是公歷8月22-24日,含義是炎熱的暑天結束;白露,日期是公歷9月7-9日,含義是天氣轉涼,地麵水汽結露;秋分,日期是公歷9月22-24日,含義是晝夜平分;寒露,日期是公歷10月8-9日,含義是露水已寒,將要結冰;霜降,日期是公歷10月23-24日,含義是天氣已冷,開始有霜凍了。

4、冬季節氣:立冬,日期是公歷11月7-8日,含義是冬季開始;小雪,日期是公歷11月22-23日,含義是開始下雪;大雪,日期是公歷12月6-8日,含義是降雪量增多,地麵可能積雪;冬至,日期是公歷12月21-23日,含義是寒冷的冬天來臨;小寒,日期是公歷1月5-7日,含義是開始進入寒冷季節;大寒,日期是公歷1月20-21日,含義是天氣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。

立春

立是開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。

立春:鬥指東北。太陽黃經為315度。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。其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,“陽和起蟄,品物皆春”,過了立春,萬物復囌生機勃勃,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。

圖片

雨水

降雨開始,雨量漸增。

雨水:鬥指壬。太陽黃經為330°。這時春風遍吹,冰雪融化,空氣濕潤,雨水增多,所以叫雨水。人們常說:“立春天漸暖,雨水送肥忙”。

圖片

驚蟄

蟄是藏的意思。驚蟄是指春雷乍動,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。

驚蟄:鬥指丁。太陽黃經為345°。這個節氣表示“立春”以後天氣轉暖,春雷開始震響,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囌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,所以叫驚蟄。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。我國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季節。諺語雲:“驚蟄過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。”“驚蟄一犁土,春分地氣通。”“驚蟄沒到雷先鳴,大雨似蛟龍。”


圖片


春分

分是平分的意思。春分表示晝夜平分。

春分:鬥指壬。太陽黃經為0°。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。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,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,所以叫春分。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,北半球晝長夜短。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。各地農諺有:“春分在前,鬥米鬥錢”(廣東)、“春分甲子雨綿綿,夏分甲子火燒天”(四川)、“春分有雨家家忙,先種瓜豆後插秧”(湖北)、“春分種菜,大暑摘瓜”(湖南)、“春分種麻種豆,秋分種麥種蒜”(安徽)。


圖片


清明

天氣晴朗,草木繁茂。

清明:鬥指丁。太陽黃經為15°。此時氣候清爽溫暖,草木始發新枝芽,萬物開始生長,農民忙于春耕春種。從前,在清明節這一天,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,還到郊外踏青,祭掃墳墓,這是古老的習俗。


圖片


谷雨

雨生百谷。雨量充足而及時,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。

谷雨:鬥指癸。太陽黃經為30°。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,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,所以,谷雨就是“雨生百谷”。諺雲“谷雨前後,種瓜種豆”。


圖片


立夏

夏季的開始。

立夏:鬥指東南。太陽黃經為45°。是夏季的開始,從此進入夏天,萬物生長旺盛。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,炎暑將臨,雷雨增多,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。


圖片


小滿

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。

小滿:鬥指甲。太陽黃經為60°。從小滿開始,大麥、冬小麥等夏收作物,已經結果、籽粒飽滿,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滿。


圖片


芒種

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
芒種:北鬥指向己。太陽黃經為75°。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同時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麥、大麥等,“種”指種子。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。芒種前後,我國中部的長江中、下遊地區,雨量增多,氣溫升高,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,空氣非常潮濕,天氣異常悶熱,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黴,所以在我國長江中、下遊地區也叫“黴雨”。


圖片


夏至

炎熱的夏天來臨。

夏至:北鬥指向乙。太陽黃經為90°。太陽在黃經90°“夏至點”時,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,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。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從這一天起,進入炎熱季節,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。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,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。過了夏至,太陽逐漸向南移動,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,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。


圖片


小暑

暑是炎熱的意思。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。

小暑:鬥指辛。太陽黃經為105°。天氣已經很熱了,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,所以叫小暑。此時,已是初伏前後。


圖片


大署

一年中最熱的時候。

大暑:鬥指丙。太陽黃經為120°。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正值勤二伏前後,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,經常出現40℃高溫天氣。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。這個節氣雨水多,在“小暑、大暑,淹死老鼠”的諺語,要注意防汛防澇。


圖片


立秋

秋季的開始。

立秋:北鬥指向西南。太陽黃經為135°。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,秋高氣爽,月明風清。此後,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。


圖片


處暑

處是終止、躲藏的意思。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。

處暑:鬥指戊。太陽黃經為150°。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。暑氣就要散了。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。是氣候變涼的象徵,表示暑天終止。


圖片


白露

天氣轉涼,露凝而白。

白露:鬥指癸。太陽黃經為165°。天氣轉涼,地麵水汽結露。


圖片


秋分

晝夜平分。

秋分:鬥指已。太陽黃經為180°。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,陽光幾乎直射赤道,晝夜幾乎相等。從這一天起,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。依我國舊歷的秋季論,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,因而稱秋分。但在天文學上規定,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。


圖片


寒露

露水以寒,將要結冰。

寒露:鬥指甲。太陽黃經為195°。白露後,天氣轉涼,開始出現露水,到了寒露,則露水日多,且氣溫更低了。所以,有人說,寒是露之氣,先白而後寒,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。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。


圖片


霜降

天氣漸冷,開始有霜。

霜降:鬥指戌。太陽黃經為210°。天氣已冷,開始有霜凍了,所以叫霜降。


圖片


立冬

冬季的開始。

立冬:鬥指乾。太陽黃經為225°。習慣上,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。冬,作為終了之意,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,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。立冬一過,我國黃河中、下遊地區即將結冰,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。


圖片


小雪

開始下雪。

小雪:鬥指己。太陽黃經為240°。氣溫下降,開始降雪,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,所以叫小雪。小雪前後,黃河流域開始降雪(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);而北方,已進入封凍季節。


圖片


大雪

降雪量增多,地麵可能積雪。

大雪:鬥指癸。太陽黃經為255°。大雪前後,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;而北方,已是“千裡冰封,萬裡雪飄”的嚴冬了。


圖片


冬至

寒冷的冬天來臨。

冬至:鬥指子。太陽黃經為270°。冬至這一天,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,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,開始進入數九寒天。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。而冬至以後,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,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,諺雲:吃了冬至麵,一天長一線。


圖片


小寒

氣候開始寒冷。

小寒:鬥指子,太陽黃經為285°。小寒以後,開始進入寒冷季節。冷氣積久而寒,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。


圖片


大寒

一年中最冷的時候。

大寒:鬥指丑,太陽黃經為300°。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。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。大寒正值三九剛過,四九之初。諺雲:“三九四九冰上走”。


圖片


大寒以後,立春接着到來,天氣漸暖。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,完成了一個循環。

2024年24節氣時間表

2024年二十四節氣準確時間

季節節氣時間中氣時間
孟 春立春陽歷2024年02月04日,16:25雨水陽歷2024年02月19日,12:12
仲 春驚蟄陽歷2024年03月05日,10:19春分陽歷2024年03月20日,11:04
季 春清明陽歷2024年04月04日,14:57谷雨陽歷2024年04月19日,21:55
孟 夏立夏陽歷2024年05月05日,08:03小滿陽歷2024年05月20日,20:53
仲 夏芒種陽歷2024年06月05日,12:02夏至陽歷2024年06月21日,04:43
季 夏小暑陽歷2024年07月06日,22:11大暑陽歷2024年07月22日,15:34
孟 秋立秋陽歷2024年08月07日,07:59處暑陽歷2024年08月22日,22:43
仲 秋白露陽歷2024年09月07日,11:00秋分陽歷2024年09月22日,20:31
季 秋寒露陽歷2024年10月08日,02:49霜降陽歷2024年10月23日,06:04
孟 冬立冬陽歷2024年11月07日,06:12小雪陽歷2024年11月22日,03:49
仲 冬大雪陽歷2024年12月06日,23:12冬至陽歷2024年12月21日,17:18
季 冬小寒陽歷2024年01月06日,04:47大寒陽歷2024年01月20日,22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