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种植>植物>

大豆如何種植?

  • 植物
  • 2025-03-27 22:00:15
  • 0

大豆作為我國的一種經濟糧食作物,種植比較廣泛,大豆的品種很多,諸如青豆、黃豆、黑豆等等,它們營養豐富,可以加工成各種豆製食品,也可以榨取豆油、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等,而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娃還會在大豆七八分熟的時候,連根拔起,直接放在火上燒烤,那種快樂是現在的孩童無法理解的,那大豆如何種植呢?

大豆在我國已有五千多年栽培歷史,古稱菽,由于營養豐富,民間稱呼它是“豆中之王”、“田中之肉”,但是黃豆也是一種特彆嬌氣的作物,既怕旱也怕澇,稍微環境不適宜,就不會開花結莢,所以有時看田地豆棵比較大,但就是一個豆角也沒有,今天咱們就用六句俗語,了解大豆是如何種植的,歡迎親們圍觀哦。


圖片


一、夏至三天種黃豆,麥茬無早豆

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大豆種植的時間,要在夏至三天後播種,此時剛好小麥收割完畢,茬間套種,效果最佳,既能滿足大豆生長周期時長,也能滿足生長的溫度需求,大豆是一種喜溫喜光的作物,生長最適宜的溫度20~25℃,開花結莢最適宜的溫度是27℃左右,低溫生長不良,種子發芽的溫度在16℃為宜,所以夏至節氣後,也就是每年6月21-22日左右,這個時間點推後三天就是種植大豆的最佳時間。


圖片


二、割麥種豆不用犁,有雨抓緊耩地皮

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種植大豆不用深翻犁地,直接點種就可以了,若是趕在一場雨水前,把大豆播種下去,效果更好,因為大豆種子硬實,吸水能力差,而且發芽後根繫弱,對土壤裡的有機質吸收慢,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割完小麥,稭稈還田後直接播種,這樣大大了減少了灌溉用水,而且土壤的有機質也不會丢失,同時降低了勞動成本,雨水過後,大豆就會破土而出。

三、若要豆苗齊,點種在地皮

這句俗語的意思想要大豆出苗率高,那種植大豆的時候一定要淺播,因為大豆是雙子葉植物,它的種子發芽時會冒出兩片嫩葉,若是播種過深,它發芽後,靠子葉拱出地麵,很難頂破土層,最後變成黃苗、弱苗,而且播種過深,天氣炎熱多雨,大豆就會在土壤裡腐爛,從而田間缺苗嚴重,一般來說,大豆播種的深度以3-5厘米為宜,這樣它才能有足夠的溫度和氧氣發芽,保全苗。


圖片


四、不稀不稠,一拃出頭

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播種黃豆要合理密植,株距約為一拃多一點,一拃就是成年人張開虎口,大拇指與食指兩偷的距離,成年人約為18厘米左右,當然了,也要注意大豆的品種問題,分枝多,株型開展的種植密度宜小;分枝少,株型收斂的種植密度就要大,同時也要講究“肥地宜稀,瘦地宜密”的原則,一般來說,大豆的播種密度每畝約1.5—3萬株為宜。

五、豆田年年調,豆子年年好

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大豆種植忌諱重茬,要輪作,有條件的最好水旱輪作,這樣大豆才能高產,因為大豆的根繫會分泌有機酸,它與土壤中的重金屬化學反應,產生有毒物質,導緻土壤肥力下降,而且大豆的根繫裡潛伏着各種病菌及蟲卵,不輪茬耕耘,會導緻田間病害加重,更為重要的重茬耕作,土壤中的鉀、氮元素不足以滿足大豆的生長,造成大豆株小瘦弱,不開花或者落花落莢,從而降低大豆的產量及品質。


圖片


六、豆鋤三遍,莢生連串

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管理大豆時,要用鋤頭鋤三遍,這樣才能高產豐產,有的地方俗語是“豆鋤三遍叮當響”,這是因為大豆根繫短而密,必須保證土壤通透性,同時鏟除雜草,才能讓大豆生長良好,民間說鋤有“三寶”,防水防旱又防草,第一次是在豆苗剛出來時,要及時疏鬆土壤,鏟除幼草,不然草很快就會壓住苗;第二次除草在豆子的花芽分化期,這時鋤土有利于多分枝、長壯根;第三次在開花結莢前,這時鋤土有利于土壤養分轉運,滿足大豆生殖生長的需要,當然鋤土的時候,要注意彆劃斷根,盡量選擇在早晨或者傍晚進行,這時土壤潮濕點,不易扯斷豆子發達的根繫。

綜上,大豆是我國的主要經濟作物,營養豐富,吃法多樣,由于它比較嬌氣,種植不當,就會顆粒無收,以上六句俗語,說透大豆種植高產的秘密,值得收藏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