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玉苦瓜种植技术
- 蔬菜
- 2025-06-06 14:12:53
- 145
白玉苦瓜是一种从台湾引进的特色苦瓜品种,因其瓜色洁白如玉而得名。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推广,白玉苦瓜因其适应性广、易栽培管理、丰产性好以及熟性较早等特点,成为广西地区重要的苦瓜栽培品种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玉苦瓜的特征特性、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,帮助种植者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。
白玉苦瓜特征特性
白玉苦瓜属于早中熟品种,具有较强的抗病性,较抗白粉病和霜霉病。其植株生长健壮,主茎蔓长可达5~8米,分枝性强,叶色浓绿。植株在8~10节处开始着生第一雌花,结瓜率高。果实呈圆筒形,瓜色玉白,商品瓜长20~22厘米,横径12~15厘米,瓜肉厚达1.0厘米,单果重400~500克。白玉苦瓜苦味稍淡,瓜肉爽脆可口,适合鲜食或炒食。露地栽培产量可达667平方米3500公斤,大棚栽培产量更高,可达4000公斤以上。其生长周期为210~240天,结果期为180~210天。
白玉苦瓜种植要点
1. 种植季节
白玉苦瓜的种植季节较为灵活。12月至翌年8月均可种植,不同季节可采用不同的栽培模式:
冬春季节(1~3月):采用地膜覆盖栽培,以提高地温,促进早期生长。
夏秋季节(4~8月):采用露地栽培,注意防暑降温。
2. 培育壮苗
白玉苦瓜的育苗方法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:
冬春季节:采用小拱棚营养杯育苗。种子需先用55℃温水或50%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分钟,清水冲洗后浸种8小时,催芽后播种。营养杯基质由表土泥和适量腐熟有机质混合制成。
夏秋季节:采用遮阳网遮荫育苗,防止高温灼伤幼苗。
苗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~30℃,夜间20~22℃。苗出齐后,淋施50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预防病害。苗长至2~3片真叶、苗龄20天左右即可移栽至大田。
3. 整地、定植与施基肥
选择壤土或沙壤土种植,深耕细耙后开沟起畦,畦面宽2米,沟宽50厘米。在畦面上挖长宽各40厘米、深30厘米的种植穴,每667平方米施1500~2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或700公斤腐熟纯烘干鸡粪,加150公斤过磷酸钙,与穴内泥土混合均匀作基肥。定植时,每667平方米栽植60~70株。
4. 搭架、整蔓及套袋
搭架:当瓜蔓长至80~100厘米时,搭“人”字架或离地1.6米高的平顶架。
整蔓:保留健康粗壮的侧蔓,剪除细弱侧蔓,以减少养分消耗,增加通风透光。
套袋:当瓜长至小手指大小时,用25cm×20cm的蜡光纸袋套袋,防止瓜实蝇、瓜绢螟等害虫为害,同时提高商品瓜的外观品质。
5. 肥水管理
定植后管理:保持土壤湿润,忌漫灌和水淹。幼苗回青时,淋施稀薄人粪尿液或0.3%尿素水溶液。
开花结果期:每20天追肥1次,每667平方米施蔬菜专用肥15~20公斤。结合植株长势,每半个月淋施花生麸溶液或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。
6. 病虫害防治
白玉苦瓜的主要病虫害包括枯萎病、疫病、霜霉病、白粉病、瓜蚜、瓜蓟马等。防治方法如下:
农业防治:采用高畦栽培,确保田间排灌通畅,及时中耕除草和清除残枝病叶,结合套袋防虫。
物理防治: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黄板,诱杀蚜虫、白粉虱、斑潜蝇等害虫。
化学防治:
防治瓜蚜、瓜蓟马等害虫:用80%敌敌畏乳油或40%乐果乳油1000倍液。
防治枯萎病:定植时淋施50%多菌灵500倍液,定植后结合施肥,每株淋1.5~2公斤药液,连续2~3次。
防治疫病和霜霉病:发病初期用72%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叶面,每隔5~7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防治白粉病:发病初期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%超微粒硫磺胶悬液150~300倍液喷洒叶面,每隔4~5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7. 采收
白玉苦瓜的采收标准为瓜体颜色由淡白转为乳白色,瓜体横径约10厘米以上即可采收。采收时需小心操作,避免损伤果实。
白玉苦瓜因其优良的品质、较高的产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,成为广西地区重要的特色作物。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,种植者可以有效提高白玉苦瓜的产量和品质,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。希望本文的技术要点能为种植者提供参考,助力白玉苦瓜的高产栽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