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的种植技术
- 植物
- 2025-05-26 17:30:31
- 184
牛蒡含有丰富的菊糖、纤维素、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,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,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。牛蒡根含有菊糖及挥发油、牛蒡酸、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,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。

01种植
种植牛蒡宜选择地势向阳、土层深厚、土质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。种植牛蒡忌连作,前茬以禾谷类、油菜、蚕豆等作物为宜。1.基肥:一般每亩施农家肥3000~4000千克或者生物菌肥1000千克,加45%(15-15-15)硫酸钾复合肥60千克及中微量元素肥20千克做基肥。在耕地前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,结合耕地一次翻入土中,耕地深度30厘米以上,耙平整细。2.采用种子繁殖,要选择饱满、无病虫斑、无损伤的种子。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放在温暖处,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,待种子露白时播种。在整好的土地上,按行株距60×45厘米挖30厘米深的穴,每穴内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约1千克,与土混匀,将穴填平、灌水,待表土稍干松时再在穴面挖3~4厘米深的穴,每穴撒饱满种子3~4粒,覆土盖平、踩实,使种子与土壤密结。夏、秋播种的约6~7天出苗。出苗后每穴留2株健苗,缺苗处及时补种,播种量一般为1.5~2千克/亩。
02适时播种
牛蒡播种宜于4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。播种方法有条播和穴播。条播可按行距60厘米开沟,沟深2~3厘米,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,覆土1~2厘米;穴播可按株行距30×60厘米开穴播种,每穴播4~6粒,覆土2~3厘米。播后均要稍加镇压,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,盖草保持土壤湿润。每亩用种量一般为0.5~0.75千克。
03田间管理
牛蒡出苗后,在傍晚或阴天揭除盖草,当幼苗长出2~3片真叶时间苗,条播田按株距4~5厘米留壮苗1株,穴播田每穴留壮苗2株,多余的幼苗全部拔除。当幼苗长出4~5片真叶时定苗,条播田按株距25~30厘米留壮苗1株,穴播田每穴留壮苗1株。若空穴适当补苗。

04中耕除草
结合间定苗进行中耕除草。牛蒡植株生长缓慢,应及时中耕除草,直到植株出行为止。全生育期中耕4~5次,同时进行根部培土,以利透气和保护根。培土时注意生长点不能埋入土壤。牛蒡田可用10.8%精喹禾灵除治禾本科杂草。
05追肥及管理
1.根外追肥: 播种第二年4月下旬,每亩追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,磷酸二铵15千克,均匀撒于地表,结合除草翻入土中。结合浇水用60%(20-20-20)平衡水溶肥5千克/亩灌根,促进生长。
2.叶面追肥: 4月下旬用2.5%吲丁羟芸加粮漫仓200克兑水15千克喷雾,花期每亩用2.5%吲丁羟芸100毫升加99%磷酸二氢钾500克喷雾,以促进开花结果。
3.牛蒡当年播种不结果,为促进第二年生长、苗壮,提高产量和质量,冬季叶子枯萎后,要及时清除枯叶和杂草,干旱时浇封冻水。封冻前在植株的基部培土,第二年解冻后将盖土松动。

06病虫害防治
1.细菌性叶斑病: 牛蒡细菌叶斑病又称细菌性黑斑病。该病菌可在病叶及种子上越冬,翌年条件适宜时开始初侵染和再浸染,引起发病或流行。要尽量去除病叶,以减少菌源。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,严禁大水漫灌,减少水流传染。用20%中生菌素1500倍液或者6%春雷霉素1000倍液喷雾。
2.白粉病: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,有时也可为害叶柄。叶片发病初时在表面产生白色小粉点,后逐渐发展成大小不等圆形白色粉斑,再逐渐扩展至整个叶面覆满一层白粉。抹去白粉,可见下面叶片褪绿,生长衰弱。可用75%肟菌酯戊唑醇2000倍液或者30%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防治。
3.细菌性角斑病: 该病菌为害叶片。受害叶最初呈鲜绿色水渍状病斑,渐变淡褐色, 呈多角形,以后干枯穿孔,茎上染病初期呈水渍状。可用50%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者20%春雷王铜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4.蚜虫(红花指管蚜): 主要为害叶片,也为害茎和果实,一般在4月底到5月上中旬为害严重。防治时用80%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加5%联苯菊酯1500倍液或者15%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1500倍液喷雾。
5.蛴螬、金针虫: 对于地下害虫要及时关注为害情况,可以用40%辛硫磷800倍液或者30%噻虫嗪2000倍液灌根。
上一篇
如何科学浇水,让菖蒲茁壮成长
下一篇
青苔种植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