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种植>蔬菜>

芦笋一年采收几次,附种植方法和时间

  • 蔬菜
  • 2025-05-20 11:48:14
  • 179

芦笋一年只能采摘一次,芦笋的生长过程非常缓慢,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成熟。芦笋一亩地的种子成本在200-400元左右,肥料和农药费用400元左右,土地租金500元,第一年的养殖成本是1100-1300元左右。如果芦笋种植管理及时,每年亩产量可达800-1000公斤,部分可达1200公斤的产量。

一、芦笋一年采收几次

1、芦笋一年可以采收一次。由于芦笋生长非常慢,一般每年的4月份会成熟,成熟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可以采摘。如果在第二年进行采摘时,可往后推迟10天,必须在其成熟后40天内完成采摘。


图片


2、芦笋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,一亩地种子大概需要200-400元左右,肥料和农药费用需要400元左右,土地租金500元左右,第一年的成本大概为1100-1300元左右。芦笋种植之后可以产15年左右,15年过后就会进入衰老期,产量也会开始下降。

3、如果芦笋种植管理技术比较好,每年的亩产量可达800-1000公斤,大部分可达1200公斤。如果按每亩产800公斤计算,芦笋的收购价为3元一斤,除去芦笋的成本,可获纯利3500元左右。


图片


二、芦笋的种植时间

1、芦笋的种植时间一般是春天(4-5月份)。芦笋每年会长新茎2-3次,一般可以食用的都是嫩茎供,芦笋的生长必须依靠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。


图片


三、芦笋种植方法

(1)播种育苗

芦笋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种和分株,但分株方法较为繁琐且影响产量,因此,种子繁殖成为更常用的方法。在温暖地区,如3月下旬至4月上旬,便可开始育苗,而在寒凉地区,则需推迟至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选择排水良好、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田,施入底肥后进行翻耙,整理出宽度为2米的畦。接下来,对种子进行处理,浸泡2-3天并每天换水两次,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洗净并捞出,然后在25-30°C的环境下进行催芽,约2-3天后种子即可出芽。

在准备好的畦上开出间距为40厘米的沟,每畦播3行种子,沟深控制在2-3厘米。将种子摆放在沟内,种粒之间的距离保持为5-6厘米。每亩需要5公斤的种子。若播种时遇到干旱情况,应先浇水后再播种。播种完成后,要确保畦面保持湿润,定期浇水并松土除草。出苗后同样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,当苗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间苗,保持10厘米的株距。为了缩短育苗周期,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育苗,这样可以将播种期提前20天,使当年6月下旬即可进行定植。

(2)定植

芦笋的定植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管理的关键环节。在定植前,需要细致整地,并按照5米的沟距,挖掘出宽60厘米、深30厘米的南北向定植沟。接着,回填半沟散土,并每亩施入5000公斤腐熟农家肥。然后,再回填半沟土与肥料,确保沟中部高、两边低,为后续的开沟定植做好准备。

在早春地化冻约40厘米、笋芽开始萌动时,即可进行起苗定植。起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,并优选根系发达的大苗进行定植。按照行距5米、株距40厘米的标准,在定植穴中栽入1株芦笋苗,注意定向栽植,即鳞芽群的缺口应朝北,鳞芽最多、最大的一面朝南。栽植深度以鳞芽群的基部距离地面15厘米为宜。定植后,需覆盖5-8厘米厚的土壤并踩实,确保鳞茎不露出土面。最后,在芦笋长出后分两次进行培土,并在雨季来临前填平定植沟。

图片

(3)定植后的管理

在芦笋定植完成后,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确保其健康成长。首先,要密切关注田间的生长情况,及时查田补苗,确保补苗与原栽品种苗龄相一致,以便于统一管理。在整个生育期间,还需多次进行中耕除草,以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。

其次,追肥是关键。在春季培土前和收后撤土前,我们需要各追施一次肥料。追肥量需逐年增加,以确保芦笋的生长需求。例如,头一年每亩每次可追施硫酸铵20公斤、过磷酸钙30公斤。追肥时,应在芦笋苗两侧开沟撒肥后培平沟,以保证肥料均匀分布。

此外,灌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在芦笋的生长季节,除了采收期外,一般不建议灌水。但在采笋期,若水分不足会导致生长缓慢并易老化。特别是在采收后期温度升高时,灌水不仅满足水分需求,还能降低地温,因此灌水量需适当增加。上冻前灌封冻水可保持底墒,有利于第二年春嫩茎的萌发。

最后,间作也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。在芦笋栽后第一年,由于植株较小,行间还有剩余面积,我们可以在不影响芦笋生长的前提下进行间作。例如,种植一些矮生豆类、甘蓝等作物,或者种矮生绿肥作物翻入行间作肥料,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养分循环效率。

(4)培土

在栽后的第一二年,芦笋不宜收笋,但从第三年开始,就可以进行收笋了。在春季采收之前,必须进行培土软化工作,特别是对于白笋来说。培土的时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,既不能过晚导致幼芽出土后才培土,也不能过早以免土温过低而影响发芽。通常,培土的厚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。对于白芦笋,需要培成下宽80厘米、上宽35厘米的梯形垄,垄的高度维持在25厘米左右。撤土时要注意保持塔土的细腻,培垄的直立且高度一致。

(5)撤土

一年采收期结束后,需要及时将培土撤平,避免根盘逐年上移给后续培土带来不便。撤土过程中应小心谨慎,尽量避免碰伤芽盘,同时清除已经软化的笋芽。

(6)采收

采收时机:通常在嫩茎长出、地表出现角裂时进行采收,这一过程需在天亮后至8点前完成。此外,下午3-5点间还需再采收一次。每年的采收期不宜过长,以避免过度消耗植株营养,影响次年的产量。一般来说,头年的采收期为30-40天,而自第二年起,则可延长至45-55天。

采收方法:在采收时,首先需扒开地表的裂缝,让嫩茎露出,随后在距笋基部大约3厘米的位置下刀割取。割取后,要确保芦笋不见光以防止变色,同时立即用湿土覆盖笋穴并拍实,以恢复原垄形。对于绿笋的采收则相对简单,当其长到约25厘米时即可割取。

采后处理:采下的芦笋应尽量在当天完成处理。若午后采收,也可将其贮藏在4-5°C的冷水中,第二天午前取出,以确保其新鲜度。

四、芦笋种植注意事项

温度

芦笋种子发芽的始温为5℃,最适温20~25℃,高于30℃,发芽率、发芽势明显下降。经浸泡的种子在25℃条件下3天即可发芽。芦笋在10℃以上嫩茎开始生长,以气温15~17℃生长为好,品质柔嫩;气温20~30℃时植株生长最快,5~6℃时停止生长;气温30℃以上时,嫩茎外表易纤维化,植株生长也缓慢。

光照

芦笋在生长过程中是非常喜光的,对光照的需求非常大,能够适应强光,长时间的光照。如果光照不足的话,芦笋生长受阻,导致枝叶稀疏,芦笋矮小无营养。并且光照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,与温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,温度过高时虽然光照充足,但是不利于植株的生长。温度过低光照不足,枝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,导致植株的生长没有充足的光合物质,严重降低产量。

水分

芦笋不耐涝,如果土壤长期水分过多,或地下水位过高,排水不良或常积水的地块,易使土壤中氧气不足,使根系呼吸作用受阻,造成芦笋生长不良或烂根,导致整株死亡。另外,若空气湿度过大,再遇高温,也易招致芦笋病害,特别是茎枯病的大量发生。因而,要选择具有灌水和排水条件优越的土地,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栽培芦笋,要采用水平深沟栽培法。在芦笋嫩茎采收期间,需要充足的水分,否则嫩茎少而细,生长芽回缩,容易老化,品质下降。

土壤肥料

要促进芦笋根系的发育,选择栽培芦笋的土壤最好是土层深厚、疏松。有适宜透气性且富含有机质、保水保肥力强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。土层浅薄,通气不良,易板结,难排水的黏土和砂砾土。以及地下水位高。排水不良的地块,均不宜种植芦笋。


标签: 芦笋